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是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使命,也是一个城市运行发展的底线。浦东新区应急局自2019年3月25日挂牌成立以来,我一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浦东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但同时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建筑工地、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轨交站点等存在安全风险的场所和因素都非常多,隐患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不允许有任何松懈和疏忽,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当前,疫情防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系列困难和挑战,安全防范更是丝毫不能放松。面对超大城市的复杂性、安全问题的脆弱性、疫情防控的艰巨性,应急管理局该如何履职尽责?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企业、街镇、居村,一边调研应急管理工作,一边检查安全隐患问题,一边思考如何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去完善我们的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去提升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
着眼企业安全生产,探索实行安全防范督导检查机制,帮助企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
企业的安全有序运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也应当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近期,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一些企业开展了调研或暗访,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依然比较严峻。比如,一些规模性租赁住宿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多样化,一些危化品仓库因受疫情影响导致货物大量积压堆放无序,一些特种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不及时等等,一旦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是重大事故。
当然,通过调研所能看到的隐患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从监管者的角度,如何从管理上尽可能全面地去排查安全隐患,如何去有力地提醒、帮助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我想我们应该在日常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或机制。从今年3月开始,成立由区应急局、区建交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局、浦东消防救援支队等为主要成员单位的暗访组,每周至少安排3个工作日随机在全区范围内围绕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化品企业、消防安全等开展督导巡查,每周进行分析汇总,每月进行情况通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形成联合、协同、高效的常态长效机制。首月下来,我们发现安全隐患129条,发送18份《问题隐患整改告知单》,一些隐患被及时整改,一些正在整改过程中。
着眼社区消防安全,探索优化基层消防体系建设,努力筑牢政府最基础的火灾防控屏障
在走访街镇、居村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们的城市治理中,基层消防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管理薄弱点。拿微型消防站来说,在调研一些居村时,我就工作人员的响应速度、业务技能等进行了一些现场的抽查和测试,发现各个居村对微型消防站的使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反应较快、操作规范,有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安全帽不会戴、防护服穿得慢、消防器材未拆封、消防器材使用不熟练等等,这些问题看着小,却在深层次暴露了我们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中的不足。
一些街镇的管理人员跟我反映,有些居村微消站虽然早已组建成立,但管理使用上还存在很多堵点,比如人员大多是兼职,流动性大,无法集中做到24小时备战执勤;器材维保由于无经费支持,部分居村委不愿将其用于日常训练、演练等,仅做检查展示使用;训练、培训难以形成机制,很难达到专业水平,等等。
系列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微型消防站虽然小,但有可能管大用,若能把它做实做强,那么一些隐患、事故有可能在萌芽阶段就能被有效地制止了。相反,若它不能发挥应有的“救早、灭小”功能,那就相当于形同虚设。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微型消防站作为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推进,针对目前的管理短板,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从站房建设、巡查救援、管理制度、器材装备、业务技能、实战演练、季度考核、达标验收等方面予以规范、优化,同时将其纳入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那么,政府最基层的这道火灾防控屏障就有可能被有力筑牢,百姓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就有可能被及时遏制。
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虽然还只是探索,但是,这些工作所渗透的“把隐患当事故”“不放过每一个隐患”的理念应是每一个“应急人”都该牢记在心的,同时也是我们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好了日常的隐患防范化解,才有可能有力落实“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管理到位、应急为零”。
扫码关注“上海柏科”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