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柏科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 130-321-59810

1-3月份,本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含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生产经营性火灾、水上交通、农业机械、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 81起,死亡82人(含下落不明2起、2人);工矿商贸领域发生死亡事故39起、死亡39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总体情况

1-3月份,本市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环比2020年10-12月份分别下降47.06%和50.30%,比2020年1-3月份分别上升58.82%和28.1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2019年1-3月份分别下降27.03%和28.07%。

各行业大类死亡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含下落不明)如下所示:

行业大类

事故

起数

死亡

人数

行业大类

事故

起数

死亡

人数

工矿商贸

39

39

渔业船舶

1

1

生产经营性

道路交通

37

38

铁路运输

0

0

水上交通

3

3

农业机械

0

0

生产经营性

火灾

1

1

航空运输

0

0

其中,生产安全(工矿商贸)死亡事故(以下简称死亡事故)环比2020年10-12月份分别下降40.00%、40.91%,同比2020年1-3月份分别上升200.00%和178.5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2019年1-3月份分别上升14.71%和11.43%。3月份,发生死亡事故21起、死亡21人,环比上月均上升250.00%(受春节影响),比2020年3月份均上升162.5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2019年3月份均上升16.67%。

二、死亡事故分类分析情况

(一)按经济类型分类

1-3月份,私营企业死亡27人,环比下降41.30%;外省市在沪企业死亡8人,环比下降27.27%;国有企业死亡3人(其中,央企、市属国有企业、区属国有企业死亡各1人),环比下降40.00%;外商投资企业死亡1人,环比下降50.00%。

(二)按行业分类

1-3月份,制造业死亡17人,环比下降29.17%;服务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死亡10人,环比下降44.44%;建筑业死亡6人(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死亡4人、交通建设工程死亡2人),环比下降50.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死亡3人,环比下降33.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死亡2人,环比持平;房地产业死亡1人,上年10月至12月该行业未发生死亡事故。

(三)按事故类型分类

1-3月份,高处坠落死亡19人,环比下降42.42%;机械伤害死亡7人,环比上升133.33%;物体打击死亡5人,环比下降28.57%;起重伤害死亡2人,环比下降60.00%;触电死亡2人,环比下降71.43%;车辆伤害死亡2人,环比下降33.33%;坍塌死亡1人,环比下降75.00%;中毒和窒息死亡1人,环比持平。

各类别事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比例如下表所示:

事故类别

死亡人数

占比

事故类别

死亡人数

占比

高处坠落

19

48.72%

起重伤害

2

5.13%

机械伤害

7

17.95%

触电

2

5.13%

物体打击

5

12.82%

坍塌

1

2.56%

车辆伤害

2

5.13%

中毒和窒息

1

2.56%

三、事故趋势及风险警示

3月份,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常态,死亡事故明显增多,为近5年同月最高;特别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两类事故较为突出,需重点防范。高处坠落死亡事故死亡人数占比超过50%,高发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风险辨识不充分等问题。今年以来,机械伤害事故也显著增加,从业人员被高速旋转设备卷入、受途经设备撞击等情况屡有发生,现场安全防护缺失、人员进入设备运行区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春季是森林防火关键期,全国各地近期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国家森林草原风灭火指挥部以及市森林防灭指挥部办公室连续发文,警示相关风险。

四、下阶段重点工作

(一)落实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我局已印发《关于开展“指导服务 过程管控 专项治理”三个专项活动切实扭转事故多发频发势头的通知》,市国资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正深入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防高处坠落”、“防超龄用工”等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措施、时限,推动专项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已组织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指南》,并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指导企业和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高处坠落的风险辨识、安全防护和管控措施。各区应急管理局要协调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开展治理,并督促企业做好作业现场和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从提高本质安全角度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各类事故发生。

(二)突出风险预警,做好重点时段安全防控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本市将迎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重要活动,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展览展会等人员聚集的活动增多,诱发火灾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容易引发群死群伤。4月10日,本市一家餐饮店内液化气罐发生爆燃,2名顾客受伤,为相关行业的事故防范敲响警钟。各区应急管理局及消防救援机构要做好风险分析研判、提示提醒,督促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管控和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封闭式场馆建筑和消防安全、大型游乐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大客流聚集集会安全,加强信息互通、联动协作,有效防范、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

(三)办好应急博览会,推进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

5月7日至9日,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此次博览会聚焦“应急防灾减灾 护航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设六大展区,参展单位超过300家,展出规模5.2万平米,围绕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多层次、多维度,加强展览、体验和交流,促进国内外减灾和救援合作发展。通过举办博览会,将进一步巩固深化区域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区域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区域应急产业发展。同时,各级应急部门要会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紧盯事故多发、易发以及易造成群死群伤类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有力措施排查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保障重要展会举办场馆所在地及周边区企业的生产安全,确保博览会安全顺利举办。